人口红利消失带来的影响(人口红利消失带来的影响图片)
今天本站小编来和大家聊聊关于人口红利消失带来的影响这个话题,这个话题的探讨数比较多,所以下面为大家分享几个热度比较高的相关话题,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会对未来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
所谓的“人口增长”意味着国家劳动年龄的人口占大量人口,稳定性相对较低
它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
整个国家的经济储蓄高,投资高,增长高
情况
为了计算人口股息,一种方法是使用时间序列的宏观人口统计经济数据,随着数学统计方法的多元回归,通过解回群体和回归方程中的其他因素,观察经济的解决经济增长的增长
贡献
另一种方法是计算有效生产者的数量和有效的消费者,然后将这两类的比例用作提高比率
事实上,人口股息对经济发展的变化,不仅包括劳动力供应的增加,而且包括扩大储蓄和人力资本投资和回报升高
因为人口有40岁的年龄的最大款项,所以更多的人可以活到这个年龄,将带来更多的储蓄
更多的节省意味着更多的资本
每个劳动者的资本都会增加劳动生产率
与此同时,预期生活的延伸也从根本上改变了人力资本投资的概念,导致使用技术发明的更多机会,从而改善人力资本投资回报
此外,更健康的人也更加富有成效,健康的作用不仅限于提高体力,更多在智力思维的发展和使用方面
可以看出,人口奖金的计算需要考虑经济增长的就业,收入和其他变量,而不仅仅是依靠人口的数量
人口股息消失意味着年轻人较少,老年人更多,人口支持的人,一些劳动密集型公司都没有幸存下来,还有很少有人在全国,真正的有利可图的企业,其中大多数都是失败,国有企业没有说,民营企业也难以生存,转型势在必行,房地产不能在全国,左手掉下来右手投资游戏坑很多人,工业,科学技术,不一定是假,中国从未缺乏人才,只是缺乏的土壤正在成长
人口红利,减少会对社会造成什么影响?
因为现在中国还是非常依赖人口红利,整个经济的发展其实靠的就是这个东西所以如果人口红利渐渐地消失了,各行各业可能都会萎缩,最严重的可能就是整个消费市场变少,在国际上也不占什么优势
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中国经济将遭遇哪些挑战?
相信很多人对人口红利这个词比较陌生,那么什么是人口红利呢?所谓人口红利,就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整个国家的经济呈现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
但是呢,“红利”在很多情况下是和“债务”相对应的,当期的人口红利往往就是下一期的“负债”
说的通俗一点就是,把国家比作大家庭,人口红利就是说这个家里劳动力,青壮年比较多,这部分人不需要额外照顾,反而可以为这个家庭带来很多收入,家庭负担小
但是这部分人也会变老,这样同期的劳动力、青壮年一下变成了无法创造财富,需要额外照顾的一部分人,家里的劳动力减少,负担加重
所以说人口红利的下降会给中国的经济带来哪些挑战呢?
1、人口红利消失直接带来经济增速的下降
过去人口红利存在,劳动力便宜,供给充足,企业发展加速,政府收入的增长速度远远大于经济增长速度
这使得政府有能力直接参与经济发展,加大在基础建设与社会福利方面的开支
人口红利消失之后,经济的 发展开始减速,问题开始出现
人口红利的消失使得劳动力成本上升,企业开工不足,竞争力下降,迫使企业往成本更低,劳动力更为充足的国家和地区转移
比如说我国东部发达地区的产业空心化现象就与人口红利的消失有关
经济增速的下降带来财政收入的下降,但是政府开支增加的速度却在加快
随着人口老龄化浪潮的到来,对于社会开支的要求更高,会进一步减缓经济的增长速度
2、人口红利消失带来抚养比例的上升,同时会伴随许多社会问题。
人口阜阳比例的上升会极大增加同期年轻人的负担
不利于整个社会资金的积累,甚至会出现很多家庭入不敷出的现象
人口抚养比的上升不利于国民收入的合理分配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开支集中在老人和小孩身上,劳动力人群的压力会很大
所以就会产生很多的代际关系,社会稳定方面的一系列社会问题
面对人口红利消失的挑战,我们应该采取哪些应对措施呢?
1、更加注重教育和技术研发投入。促进劳动力的素质提升和可持续发展。
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淘汰落后产能,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首先改变传统依靠投资与出口拉动经济向依靠消费、投资和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其次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经济发展向依靠第一、二、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再次由主要增加物质消耗为主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3、充分发挥第二人口红利期作用。即延迟退休年龄,增加老年人生活需求,刺激消费。
人口红利的消失对哪些行业产生影响
总的来说,制造业和金融业都会有很大影响,从而牵动中国经济走向
劳动力人口供给充分,社会负担轻,劳动力价格便宜、储蓄率高,使经济获得额外增长源泉,这种情况下的高增长被称为“人口红利”2013年,或者2015年,将是中国“人口红利”消失的转折点———在众多学者眼中,这是一个普遍认可的说法
1997年,一些外国学者首次提出了“人口红利”(Demographic Bonus)概念,次年开始,它被联合国人口基金会在每年出版的《世界人口现状》中正式使用,也逐渐为国际社会所认同
“人口红利”并不难理解
一国人口结构从“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到“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转变过程中,要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总人口中青少年比例较高,社会抚养负担重;第二阶段,劳动适龄人口比例高,社会抚养负担轻;第三阶段,人口老龄化高峰来临,社会抚养负担变重
在第一阶段已过去而第三阶段尚未来临时,劳动力人口供给充分,社会负担轻,劳动力价格便宜、储蓄率高,使经济获得额外增长源泉,就形成了“人口红利”
这个过程,西方发达国家走了几十年到一百多年的时间,因此“人口红利”并不明显
而经过30年的不懈努力,我国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有效控制,也迅速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由“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向“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历史性转变,从而使人口年龄结构表现为明显的“两头小、中间大”
有研究表明,1978年,平均一名劳动力要抚养0.603个未成年人和赡养0.081个65岁以上老年人
2006年,则变为一名劳动力负担0.255个儿童和0.127个老年人
这28年间, 少儿抚养负担年均以1.24%的幅度降低, 而老年负担则以0.166%的幅度增加,两者相抵,总抚养负担每年以1.075%的幅度降低
这样,劳动年龄人口多,社会总抚养负担降低,劳动力供应充足、成本低,产生了明显的“人口红利”
过去30年,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GDP年均增长率超过9%,广东更超过13%,这当中确实有很多“人口红利”的影子
上世纪80年代末,青壮年劳动力纷纷南下,广东等地形成了汹涌“民工潮”,千千万万打工仔、打工妹推动了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迅猛发展,并以此不断向内地扩展,助推中国经济的历史性起飞
据中国社科院研究员蔡昉的研究,我国人口抚养比例每下降一个百分点,人均GDP增加0.115个百分点,中国人均GDP增长率中有27%的贡献来自于“人口红利”
然而,“人口红利”既然是人口转变过程中的中间阶段,也就注定终有消失的时候
2004年前后,距“民工潮”兴起不过15年左右,珠三角、长三角等地用工形势迅速转变,“民工潮”变成“民工荒”,并且同样迅速地向内地扩展,各地近年都陆续出现“招工难”的情况
“人口红利”开始消失,越来越受到关注
据蔡昉预测,从2000年到2010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只增加了约1%,到2015年,中国的劳动年龄人口将不再增长
大概从2013年开始,我们的人口抚养比就将不再下降
也就是说,2013年或2015年前后,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提高,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下降,我国传统意义上的“人口红利”应该说就消失了
短短数年间,一向被认为中国几近“无限供给”的劳动力,居然正面临短缺———这确实是一个让我们吃惊,却又不能不面对的话题
挑战之一:中国“世界工厂”地位会否动摇?“缺工”现象从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向全国扩展,劳动力成本上升,直接影响的是劳动密集型的出口加工业
不少人担心,“人口红利”消失后,中国这个“世界工厂”尚未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其竞争力和发展后劲会受到严重冲击
据报道,在9月召开的联合国大会上,斯里兰卡总统表示,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使斯里兰卡有机会吸引寻求低成本替代生产基地的外国企业
据当地测算,目前雇佣一个斯里兰卡“熟练”服装工人,每月成本约为150美元,而中国为400美元
几年后,中国的雇佣成本将约为600美元,斯里兰卡将在200美元左右
挑战之二:老龄化“人口负债”会否不堪重负?日益沉重的养老压力,其长期影响也让不少人忧心
一方面,是“未富先老”让养老保险基金承受相当大的支付能力
我国社保养老保险基金存在的“空账”目前已达1.3万亿元,这一压力常被人们提起
按照目前养老保险制度设计,养老保险由社会统筹(单位缴费)和个人账户(个人缴费)两部分组织,个人账户应该是实实在在的积累,但由于社会统筹部分不足以支付目前退休人员的养老待遇,结果个人账户并没有做实,而是被合并使用,形成“空账”
最近,清华大学教授白重恩的一项研究还指出,目前我国五项社会保险法定缴费之和已相当工资水平的40%,有的地区甚至达到50%,超过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
因此,要加快填补养老保险基金“空账”,不大可能靠提高缴费水平,而“人口红利”逐步消失,又可能意味着参保人数将难以大幅增加
另一方面,是由于对未来保障信心不足,使人们的储蓄意愿居高不下,影响到消费水平的提高,进而有可能影响扩大内需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
本来,“人口红利”特点是抚养负担轻,人们储蓄较多,有利于形成投资,促进经济增长
但是,储蓄倾向过高,影响当期消费,又会走向反面
不少人认为,由于上述对养老基金支付压力的担心,以及很多农民工没有养老保险,而国内的农村社保又刚起步,保障水平不高,人们只能寄望于多存钱,不敢花钱,况且,社保缴费占了工资的一半左右,消费能力本身就有限,国内消费难以提振,则长期以来依赖出口拉动的局面短期难有改观
人口红利的消失对哪些行业产生影响?
人口红利消失主要对传统劳动密集型行业(传统制造业)、金融业影响
传统劳动密集型行业主要是指以资源和要素驱动的产业,比如服装、鞋帽、代加工厂、产业上游的原材料加工厂等等
这些产业产品低端,初级产品和半成品为主,核心竞争力没有,依靠规模赚取微薄利润
当人口红利主要是指劳动成本上升的时候,意味着运营成本的上升,行业利润被大幅压缩
对金融也主要体现在人们储蓄意愿上升,消费动力不足,社会供给大于总需求,社会生产停滞,同时带来社会保障体系内的资金压力和风险
人口红利消失在这个领域主要体现在劳动力成本上升,以及劳动者在这些领域的就业意愿逐渐下降
到此,本话题已经为大家介绍完毕,如果觉得不错的话,可以分享本篇文章【人口红利消失带来的影响】给好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