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其他 鱼扣是啥_【俗语】瑞安话中的水族俗语

鱼扣是啥_【俗语】瑞安话中的水族俗语

其他 78
广告一

还有朋友记得【俗语】瑞安话中的水族俗语吗?以下几个关于鱼扣是啥的知识希望对你了解【俗语】瑞安话中的水族俗语有所帮助。

鱼扣是啥

辛丑春节在望。每逢佳节,瑞安人访亲会友,吃不够满桌的海鲜风味,说不透满口瑞安话的海鲜韵味,乐不可支。因为,瑞安人祖祖辈辈依海临水繁衍生息,长期体察水族与世人叠加的形状、神态、习性,从中领略为人处世的道德哲理,深有教益。为此,笔者随手拣些渗透海鲜味的瑞安话词语,供大家聚会时增加谈资,增添喜庆的氛围。

由水族形状引申的俗语

鱼扣是啥

瑞安话中常用水族的形状描述世人的欢喜,如“牙儿拓开蟹摆盘里恁”“盘里一对鲫鱼卵卵头对头,吃和同饭恁”等。从餐桌上盘里的蟹和一对小鲫鱼,联想、比喻牙儿拓开的主家、客人的心花怒放,意味深长而颇具海鲜味。

“二三月鲤鱼上田恁”,是叠加聚会闹热气氛的俗语。二三月春暖日丽,鲤鱼成群抢着逆水从河中跃上水田里排卵繁衍后代,比喻人们聚会时摩肩接踵、热闹非凡的盛况。

瑞安人常说“眼睛瞪起,‘阑胡’(跳鱼)死洞里爻恁”。这是讽刺专横的凶相。

“脚趾头伸出鲶鱼讨水吃恁”。鞋破了,脚趾伸出来与旱池沼里伸出头找水的鲶鱼十分相似,以此描摹鞋子破了的尴尬。

“娒儿‘泥慈’(泥螺)眼起罢,想睏了”。小孩子想睏,眼睛欲张又闭的形象,与泥螺叠加一起。

“水潺(龙头鱼)全身骨头软,就只一张嚼嘴硬”。讥笑软骨头者,心虚但不服软。

问:“你今天做客带什么伴手?”答:一对鱼鲞搭十只巧食。一对鱼鲞像两只空手掌,十只巧食像十条手指般粗细的饼。实际是空着两手去做客,一副吝啬相。

其他还有:“掉头‘鱼扣’(鱼干)”“包头鱼(鲢鱼)单个脑”“背脊身佝拢‘虾扣谈(虾姑)’恁”“河蟹夹横爬”“鼻头下挂一对‘水潺’”等等。这些瑞安话俗语都无需解释,一听就明白,而且生动、风趣。

以水族习性引申的俗语

鱼扣是啥

瑞安话中利用一些水族的习性,巧妙地描摹世人种种神态、收到出神入化的效果。且听:

“你这个鲨鱼儿(囡)!”鲨鱼是海洋中的“调皮捣蛋鬼”,专门攻击其他水族,常受人忌恨。但它肉嫩味鲜,皮又是珍贵的名菜用料。尤其是瑞安人出远门总喜欢带些炒好的鲨鱼鲞馈赠同乡亲友,非常受人喜爱。于是瑞安话中对那些平时调皮淘气,关键时肯动脑筋显身手的一些人,爱恨交织,便会说出“鲨鱼儿(囡)”这样又甜又酸、似贬实褒的话来,亲切生动,语意双关,妙不可言。

“鲳鱼嘴儿”。鲳鱼鳞白,形状可爱,肉又鲜嫩,为鱼中上品。它的嘴巴小而美,用“鲳鱼嘴儿”形容美人,也隐喻嘴甜。令人有形神兼美的感觉,比文人笔下的“樱桃小口”有过之而无不及。

“虾皮撮”“河鳗”“泥鳅”“‘白晓鬼’打晦”等词语都是描摹某人轻浮、办事不稳当、滑头的特性。虾皮又称炊虾,是很小的虾儿炊熟晒干,“撮”是三个手指头抓起来的份量,很少,隐含“轻”,加上虾皮又谐音“慌”(不慎重),“皮”(只讲究皮毛表层,不踏实),用它刻划人的性格有鞭辟入里的功效。河鳗、泥鳅,表皮滑腻,用手去抓,便会从指间滑跑,把握不住。“白晓鬼”是淡水河里的小鱼,喜欢成群在河埠头追逐水波蹦跳,抢吃人们碗镬洗下来的饭碎,但当人用网兜去抓时,便一下子逃走。“打晦”,指动作很快地翻个身溜走。这种小鱼翻身时显现白色的鱼肚,称之“白晓”,其像鬼一样机灵,又称之为“白晓鬼”。

再如“倒散篮”和“破(读‘派’)江蟹”。“倒”指东西倒掉不要,“散篮”指残余在篮子里的东西。两者合起来是指菜市场快歇市了,店铺或小贩们摊上篮子或盂里的海鲜被顾客挑选以后,剩下来的落脚货,卖主便大削价而且不用过秤,半买半送地倒给了顾客。“倒散篮货”是最差的海鲜,比喻那些下等的残次品货或不求上进、不争气的懒汉。“破江蟹”是瘦的或快臭掉的江蟹。表面上看还是蟹,如果把蟹盖掰开来,里面是满肚子的臭水。瑞安话用词泛指那些没用的人。

以水族为载体的“格言”

鱼扣是啥

所谓“格言”,指富有哲理的警句。瑞安人喜欢用水族为载体,编格言说明做人的道德、哲理。

“鱼生虾虮,成家道理”。鱼生、虾虮是下等的海鲜,旺发时,用浓盐腌渍,储存起来作为平民的“备荒”肴配,是勤俭持家的措施。“成家”指男女家长,又称“成家人”,是“倒散篮”的反义词。这句话提醒成家人持家要量入为出,长流水,保证全家在任何情况下餐桌都有肴配。反之就是“潮涨吃鲜,潮落点盐”。意谓:那些没有计划的人潮水涨时,海鲜多、便宜,便不知储存,统统吃光。等到潮水落去,捕捉不到海鲜时,餐桌上没有肴配,只好点盐下饭。一正一反,哲理十分明白。

“要虾虮吃,不管破(读‘派’)”被单。”过去捞河虮要用像布一样细眼的渔网,但此人没有这种渔网,又想虾虮吃,就拿夜里要盖在身上的破被单当渔网。此话用来讥笑那些只顾眼前,不管日后生计的人。

“大(读‘驼’)鱼吃碎鱼儿,碎鱼儿吃虾虮”。此话揭示了世间倚强凌弱的不平。

再举几个涉及蟹类的俗语:

如“娶亲决着吹打,配饭决着江蟹”。“吹打”指吹奏和打击乐器,婚嫁人家,结婚时总要请“吹打班”来奏乐凑热闹。而日常下饭的“配”,瑞安人总是缺不了江蟹。

“朗眼篰担江蟹,江蟹脚掉出来了”。篰即筐,“朗眼”指编篰的篾条间留出的大空隙。用这种竹篰盛江蟹,挑着赶路又想瞒过路人,结果江蟹脚从朗眼缝隙里掉出来,暴露了真相。再“鱼网眼开朗,海里留鱼种”。捕大鱼,放小鱼,给子孙留鱼儿吃,道理讲明白了。

“蛇洞通蟹洞,洞洞相通”。瑞安人长期在海涂的洞穴中捕捉蝤蛑,蝤蛑的洞与水蛇的洞往往相通。如把蟹洞挖开,蟹便逃到蛇洞里躲起来,而且蛇还可以为蟹打“掩护”。揭示世间坏人常常狼狈为奸,比文人的“一丘之貉”还要生动,且接地气。

“吃蛇的人,还会有鳗赖爻(落下)?”过去瑞安人一般是不吃蛇肉的,但很喜欢吃鳗鱼,认为鳗鱼比蛇高贵得多。但贪吃的人连蛇也要吃,怎会舍得把鳗鱼留给别人呢?哲理既浅显,又深邃。

“黄鱼胶拔了卖给生亲家”。这句话与“猪儿娘肉卖生亲家”同理。“生亲家”指刚结亲的对方家长,还是初次认识的亲戚。黄鱼整条贩卖时是不许把鱼肚底的胶(补品)拔出来另外高价卖的,这是商业欺诈行为,如被买家知道,会失去诚信,还要赔偿的。但生亲家,碍于情面,只好忍着吞下苦果。这两句俗语是提醒人们要警惕熟人的欺诈行为和设下的陷阱。

“藏鱼(海蜇)靠虾作眼睛”。海蜇没有眼睛,但身上附着着一种小虾,叫海蜇虾。海蜇虾的视觉非常敏锐,遇到敌人会很快做出反应。只要海蜇虾在海蜇的身上一移动,海蜇就会立刻感觉到,于是急忙沉到水底,从而躲避侵犯。此话意为要善于借用他人的力量,规避自身的缺陷。

作者:宋维远 编审:瑞安市社科联

首发瑞安印记

吴聊先生,江南小镇斜杆小青年,给你带来你所喜欢的内容体验。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不知道看完本文《鱼扣是啥》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俗语】瑞安话中的水族俗语,敬请关注本站,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广告一